木材的透水性,又稱導水性,是指木材一面與水接觸,另一面與空氣接觸,使水在流體靜壓或其他壓力下通過木材的能力。木材的透水性取決于樹種、切割方向、心材、邊材和含水率。那么木材加工過程中各種木材的透水性如何呢?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。
對木材進行改性和防腐處理時,其滲透性包括兩個方面:一是吸收,二是滲透,二者相似又不同。木材吸收多少水或液體,通常表示單位體積木材吸收水或液體的重量。滲透是用液體滲入木材的深度表示。在生產中,往往要求木材盡可能減少吸收,具有較大的滲透深度,從而節約化學品的使用,達到要求的深度。這樣可以提高處理效果,獲得一定的效益。
木材的透水性也稱為木材的液體滲透性或液體滲透性。透水性與木材防腐、注入阻燃劑、油漆、著色、涂膠、樹脂浸出和紙漿蒸解密切相關。木材透水性大,有利于木材的防腐、油漆、著色、涂膠、樹脂浸出和紙漿蒸解。對木制水管、水桶和船舶材料等不利條件,水桶材料應選用滲透小的木材。
一般水溶液比油容易滲入木材,粘度小的油粘度大的容易滲入木材。煤焦油粘度高,難以滲入木材。
如果液體溫度高,很容易滲入木材,因為溫度增加了液體的流動性。與此同時,溫度使紋孔膜上的超顯微孔擴大,從而促進液體滲透。但是如果液體溫度過高,木材的力學性質就容易受損。
水或液體滲入木材的深度因壓力、加壓時間、液體性質、溫度、樹種、心材、邊材、紋理方向和木材干燥程度而異。為了使液體在一定時間內滲入一定深度的木材,必須加壓;壓力越大,液體滲入木材越深。但是壓力過高,容易破壞木結構,降低力學性質。如果減輕壓力,延長加壓時間,可以避免損壞木材強度,使液體滲入所需深度。干木的滲透性明顯高于濕木。如果木材含水率高于25%,液體很難滲透。